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姑娘,母亲是个老师,相对比较看重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了解。就好象又回到了大家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个一个的单词,从汉语到英语。
虽然孩子从非常小就接触,相对而言会及早成绩斐然,可是到底是多绕了非常迂回的一条道路不是?记得看过一些关于学外语的篇章,都并不赞成如此的翻译式教学。特别是孩子子,说汉语就是汉语,英语就是英语,由于汉语是中式思维,英语是英式思维。
所以建议想让孩子从小学英语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英文儿歌和动画的视听环境,让他除去有一个天然的汉语环境,还可以有一个人为的英语环境。
《哈佛女生刘亦婷》一书里提到刘亦婷的学英语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没今天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母亲也没刻意为之,只不过刘亦婷从1岁八个月住在外婆家开始收看央视天天18:30的学英语节目。小亦婷非常喜欢看那个节目,坚持了下来,从一岁八个月到三岁。三岁将来跟着母亲,没电视,就中断了。
这个当时不可见的成就或说效应在刘亦婷入学后的学英语中终于显现出来,由于在别的一些孩子面对英语头疼不已的时候,刘亦婷却对英语表示出了很兴趣,并兴致勃勃地对她母亲说:母亲,我一点不感觉学英语非常难,我非常喜欢学英语,我感觉它就像我的另一个母语一般。
这个从小看过一年多英语节目的孩子把英语当成了她的第二母语。
再说另外一个例子,央视十套的期望英语栏目有一期探讨如何学英语效率高。嘉宾除去货真价实的海归洪晃还有两个英语说得和母语一样溜儿的女生。我只记得其中一个女生由于用英语与洪晃可以有非常不错的交流而成了忘年交。大伙包含洪晃刚开始都以为她要么是ABC,要么是在海外待过,可是女生说她从没去过海外。
她的英语就是看纯粹的英文电影、VCD学来的。有时一天可以连看八部外语片子。
这充分证明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的视听环境对孩子学好英语有多么要紧。